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实习生 李可欣 夏日蝉鸣,这本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,但今年,上海的蝉因为“太吵”而上了热搜。今年的蝉为啥这么多?能否通过捕蝉来解决噪音困扰?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。 为何上海今年蝉叫这么大声?
专家:猜测两方面因素 近日,不少上海网友表示,被蝉鸣声吵到无法入睡。记者搜索社交平台发现,其实,在7月初,就有上海网友“吐槽”蝉叫声了。7月10日,网友“初一”发布视频——站在树下,蝉声阵阵,智能手表提示“噪声级已达90分贝。暴露在此音量中30分钟左右可能导致暂时性听力损失。” 图据网友 上海的陈先生(化名)告诉封面新闻记者,(6月29日)出梅后没多久,蝉叫声就变得明显,“比往年更吵。”多位网友也提到,今年蝉叫是不间断的“叽叽叽”,而非往年有节奏的简短的叫声。“今年感觉是一群一群地轮着来,从凌晨四五点,一直叫到半夜。”上海的张女士说。 为何今年蝉叫声这么“吵人”?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虫馆养殖部经理季宇超解释,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。一方面,蝉在成为我们看到的成虫前,会在地里蛰伏。“上海这边的蝉,周期一般是两三年,两三年前那批蝉产卵的时候,人为干预较少,因此繁殖量比较大。”另一方面,今年上海入夏较晚,导致上海三种蝉出来时的时间重合,“本来是一批一批叫,现在是三种一起叫。” 据了解,上海地区常见的蝉类包括蟪蛄、蒙古寒蝉、黑蚱蝉,“本来蟪蛄应该6月出现,但6月温度不够,就推迟出现,和后面两种蝉‘撞期’了。” 虽然大家都在讨论今年上海的蝉变多了,但季宇超告诉封面新闻记者,根据观察,上海的蝉是一年比一年少了,“市区可能感觉不出来,但是稍微偏一点的地方,不少人会捉知了,就能感受到知了变少了。” 全网调侃“引进山东人捉蝉” ? 专家:无需人为干预 记者注意到,在上海人吐槽蝉叫声的帖子中,山东人最为活跃。“急得我半夜在山东拍大腿”“建议引进我爸,白天粘知了,晚上照知了猴,简直可以用通宵达旦来形容”“叫山东人去,一晚上可以抓一百只”…… 山东人“坐不住”了 知了猴,也就是知了的幼虫,是山东人入伏时的美味。夏日,不少山东人会拿着电筒捕捉知了猴,当地有一句话:“没有一只知了猴能活着走出山东。” 山东人“坐不住”了 “知了是可以抓来吃的,这是一种传统美味,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开始食用它们。”四川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介绍,《庄子·达生》里有一则“佝偻者承蜩”的故事,蜩即知了,这个故事说的是孔子去楚国的路上穿过一片树林,看到一个驼背老人用长竿粘蝉,技术娴熟,如探囊取物一般。 面对蝉叫声太吵的情况,是否需要人工进行干预?赵力认为,这无需干预,“大多数蝉的成虫寿命也就一个月左右,之后会自然消失。”